VOC廢氣處理技術
VOC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,它來源于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涂料生產、涂裝、印刷、制藥、皮革加工、樹脂加工等行業,對人體的健康有巨大影響。當空氣中的VOC達到一定濃度時,短時間內人們會感到頭痛、惡心、嘔吐、乏力等,嚴重時會出現抽搐、昏迷,并會傷害到人的肝臟、腎臟、大腦和神經系統,造成記憶力減退等嚴重后果。如何降低和消除大氣中的VOC成為了制約相關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,因此,VOC廢氣處理技術對國家經濟大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。
1. VOC廢氣處理簡介
1.1
來源
大氣中VOCs污染物是人為源和天然源排放到大氣中有機化合物-非甲烷烴類的總稱,目前正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。
全世界在空氣中檢出的VOCs已經有約150余種,其中有毒的約80余種。人們關注的大氣中的VOCs主要來自人為污染源:即生產工藝過程排放。這些工藝過程包括:石化廠、煉油廠及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有機溶劑的相關行業,如涂料生產、涂裝、印刷、制藥、皮革加工、樹脂加工等。
1.2
危害
VOCs是強揮發、有特殊氣味、有刺激性、有毒的有機氣體,部分已被列為致癌物,如氯苯乙烯、苯、多環芳烴等。其危害主要有:
(1) 在陽光照射下,氮氧化物和大氣中的VOCs發生光化學反應,生成臭氧、過氧硝基酞、醛類等光化學煙霧,造成二次污染,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統,危害人的身體健康。這些污染物同時也會危害農作物的生長,甚至導致農作物的死亡。
(2) 大多數VOCs有毒、有惡臭,使人容易染上積累性呼吸道疾病。在高濃度突然作用下,有時會造成急性中毒,甚至死亡。
(3) 大多數VOCs都是易燃易爆,在高濃度排放時易釀成爆炸。
(4) 部分VOCs可破壞臭氧層。
1.3
污染控制技術
VOCs的控制技術基本分為兩類。
第一類是預防性措施,以更換設備、改進工藝技術/防止泄露乃至消除VOCs排放為主,這是人們所期望的,但是以目前的技術水平,向環境中排放和泄露不同濃度的有機廢氣是不可避免的,這時就必須采用第二類技術。
第二類技術為控制性措施,以末端治理為主。末端控制技術包含兩類,第一類是非破壞性方法,即采用物理方法將VOCs回收;第二類是通過生化反應將VOCs氧化分解為無毒或低毒的破壞性方法。常用的控制技術如圖所示:
對于比較高濃度的或比較昂貴的VOCs、宜采用回收技術加以循環利用。常用的回收技術主要有吸附、吸收、冷凝、膜技術等。
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廢氣處理的控制技術包括只燃焚化法、觸媒焚化法、活性炭吸附法、吸收法、冷凝法等。
有機廢氣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兩類:一類是回收法。就是通過物理方法,在一定溫度、壓力下,用選擇性吸附劑和選擇性滲透膜等方法來分離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,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、變壓吸附、冷凝法和生物膜法等。另一類是消除法,消除法是通過化學或生物反應,用光、熱、催化劑和微生物等將有機物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,主要包括熱氧化、催化燃燒、生物氧化、等離子體分解法、光解法等。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kaigooshigoto.com/